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湖南电视台一部热播的反腐题材影视剧《人民的名义》着实红火,全民追剧所引发的热点姑且不敢说是万人空巷,但至少是人声鼎沸、众说纷纭,让人想避都避不开。从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刷屏到单位同事茶余饭后的各抒己见,再到以影视剧为载体的各类跨界营销,甚至连我家楼下东门桥晒太阳的老太爷和放学后蹦蹦跳跳的小屁孩都会兴致勃勃、津津乐道的谈论其中的经典桥段和些许金句,这对一部国产正剧来说,实属罕见。 出生于 1982 年的我,被这个时代冠以了 80 后的标签。翻开历史的记忆,记得年少时,在我们陕北那片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里,老百姓家中倘若能拥有一台电视机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话外音:我们家直至 88 年底,才托人批条子在百货公司购买了一台黄河牌黑白电视机,而电视台也只有三个),更别说有的放矢的选择观看了,以致每次徒步走好几里的山路去公社看电视或村里组织观看露天电影时,心情就像赶集一样激动,那种喜悦和兴奋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因为当时影视资源的匮乏,我们所能接收到的信息也实在乏善可陈,所以才有了当时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渴望》中扮演反面角色王沪生的演员孙松,在菜市场被买菜大妈狂吐吐沫的闹剧,所以才有了 86 年拍摄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过了这么多年,依然还是中国百姓心中唯一认同的美猴王,在过去的猴年,美猴王的节目因没能登上央视猴年春晚,众多网友纷纷转帖呼吁,为其打抱不平。不因其他的,只因这些影视剧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只因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只因时代的经典总是历久弥新,当然我们的文化也需要承前启后。 印象里,近些年来国内很少有一部影视剧能有如此大的热度和魅力,因为当今社会,我们从电视中能获取到的信息量太过繁杂、太过庞大。社会在持续发展,观众的口味自然是越来越挑剔,就像此前不少所谓的抗日神剧、玄幻戏说等作品,虽说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但却也饱受诟病。一部影视剧要想从第 1 页 共 3 页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获得名利双收,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登攀蜀道。个人觉得《人民的名义》能取得巨大成功,俘获粉丝无数,无外乎三个因素。其一是有好的题材和剧本,其二是有一批有能力的演员倾情演绎,最后最关键的便是与现实社会的贴合度,正因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人民的名义》才会与众多观众产生共鸣。反腐主题的影视作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度出现空白,在电视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