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数列 1.新高考数学试题数列部分固定一个解答题,至多一个小题,从近几年来看试题难度有上升趋势. 2.高考数学试题对数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考点: (1)项与和的关系. (2)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的判定与性质.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 (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5)求数列的前n 项和.其中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是考查的重点,常考数列的公式法求和,驾驭裂项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步骤. 3.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思路呈现以下特点: (1)立足基础,重视思想:等差、等比数列是数列的基础内容,其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2)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数列侧重于基本量的计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要求不高,不要过度追求“技巧性”,只要从基本的公式动身,运用通性通法解题即可. (3)学问交叉,彰显实力:数列具有肯定的函数性质,所以常与函数、不等式交汇命题,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4)坚持创新,体现素养:数列试题的命制在于核心内容平稳改变,同时坚持创新,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1.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an=a1+(n-1)d. (2)求和公式:Sn=n(a1+an)2=na1+n(n-1)2d. (3)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an=am+(n-m)d. ③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an=a1qn-1(q≠0). (2)求和公式:q=1,Sn=na1;q≠1,Sn=a1(1-qn)1-q=a1-anq1-q . (3)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an=am·qn-m. ③Sm,S2m-Sm,S3m-S2m,…(Sm≠0)成等比数列. 3.(1)数列通项an与前n 项和Sn的关系: an= S1(n=1),Sn-Sn-1(n≥2). (2)应用an与Sn的关系式f(an,Sn)=0 时,应特殊留意n=1 时的状况,防止产生错误. 4.数列求和. (1)分组转化求和: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个数列适当拆开,重新组合,就会变成几个可以求和的部分,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 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即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差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canan+1(其中{an}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的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