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 培养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三)学法指导1.联系实际。学习价值与价值观要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学习价值概念时, 学生可以首先想一想为什么要学习某些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价值是什么?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 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 其价值都是什么?学习价值观概念时, 学生可以从分析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手,看看他们的行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2.对比分析。在学习人的价值时,学生可以对比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区别,进而说明人的价值的特殊性。 在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学生可以选取身边人物, 通过对比他们对事物评价的差异、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的差异,来分析他们的价值观的差异。3.学习楷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这是一切先进人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物的共同特色。学生可以观看、收听或阅读先进人物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 学生要立志在为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知识点拨(一)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要理解价值的概念, 首先要理解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关系”。 什么“关系”呢?就是事物以它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它就有价值;满足的程度大,它的价值就大;满足的程度小,它的价值就小;不能满足,甚至对主体有害,它就没有价值。既然是一种“关系”, 它就只能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同时, 它既不能完全归结于主体,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客体。 价值一方面连接着主体的需要,另一方面连接着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可见,价值不是某种实体,价值是在主客体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形成并存在的。因而,价值关系实际上就是意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