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谈到阅读,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由于对课程改革理解的不透彻,又缺乏数学阅读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指导,常常误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阅读可有可无。因此同一类型的习题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和理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 ,还是出现简单的题目学生又做错了,考试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教师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了,纠错时教师只要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学生就会叫道:“哦,我会做了!”。学生会出现不应该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小学生往往缺乏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理解能力也强,做题的准确率就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主要是在做题时,蜻蜓点水式的草草阅读,读不出关键词,读不出数量间的关系,读不懂题意,甚至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抱怨最多的是学生的脑袋不开窍,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是因为教师不重视数学阅读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因此,我们确定《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数学课本是教本也是学本,学生如何高效短时地进行阅读,取决于教师是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指导学生阅读,因此让学生养成尊重课本、自觉阅读课本意义深远。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需要“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对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