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该遗忘的角落作文-为了那些不该遗忘的故事VIP免费

不该遗忘的角落作文-为了那些不该遗忘的故事_第1页
不该遗忘的角落作文-为了那些不该遗忘的故事_第2页
不该遗忘的角落作文-为了那些不该遗忘的故事_第3页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该遗忘的角落作文 为了那些不该遗忘的故事 鲁网 1 月 20 日讯 2024 年 6 月,看守了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数十年、时年 87 岁的陈光聚因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了。因为每个月只有 200 元补助,这座建于 1945 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没了看守人。 魏铁良正在清扫烈士祠院落 当时,在民政部门工作 59 岁的魏铁良顶着“年纪轻轻干点什么不好”的挖苦,力排家人众议,做起了烈士祠堂看守人。在 1970 年入伍的魏铁良看来,烈士事迹被人铭记比金钱更重要。 家里的“红色基因” 这座建成于 1945 年 7 月的烈士祠,坐落在潍坊市昌邑市龙池镇白塔村。 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970 年 12 月,18 岁的魏铁良参军,并在次年入了党。当了 5 年“和平兵”后,魏铁良在 1975 年 3 月退伍回家,在当时的龙池“公社”民政部门做了一名临时工。 “那时候,我在‘公社’的工作就是给伤残军人发放抚恤金,找伤残军人了解生活中的困难。”魏铁良说,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从那些军人口中听到了很多壮烈的场景,“那时,很多参加过抗战的军人才五十岁左右,他们对战场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们同意找人聊,我也同意听,所以那段时间我收集了很多亲历者口述素材。” 在上世纪 70 年代,魏铁良每个月 25 元的工资加上一个“整劳力工分”算得上“高薪”,“那时候,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也才 30 元。”魏铁良表示,但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后,他的这份“高薪”工作也失去了诱惑力,虽然也曾经上调过几次工资,但是因为是临时工,魏铁良直到 2024 年,在民政办和残联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负责安抚烈属和伤残军人的他,每个月的工资还只有 150 元。 在魏铁良看来,烈士的英名永存,事迹流芳比赚钱更为重要,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如此尊重老兵,并不单纯是因为自己没有上过战场,而是他家里也有一名烈士,他的三爷爷魏贵俊1947 年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烈士祠的英名录里就有魏贵俊。 日复一日的坚持 环顾着如今洁净洁净的烈士祠,魏铁良感慨万分,“陈光聚老人在这里看守了数十年,直到最后年近九旬,实在无力照料。”魏铁良说,当他力排众议接手了烈士祠看守人职务时,院子里已是荒草丛生,偏房、正厅里也有些杂乱,“虽然,领导跟我说我五天到烈士祠一趟就可以,但是为了尽快把烈士祠打扫洁净,那段时间我就天天来,现在也是。” 经过几天的打扫,魏铁良终于把屋里、院内打扫洁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旅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成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