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的同时,还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保持教育发展的后劲。据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经费占其各自政府支出的 12 %;在职培训方面的投入占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5%。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已经超过10 亿美元,并准备成立摩托罗拉大学;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目前已投入3— 4 亿美元用于职工的培训;日本丰田公司所属各厂的4.6 万名技术工人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此外,在亚洲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普遍重视教育,对优先发展教育的认识也上升到关心和重视全体公民素质提高的高度,也就是说要以教育为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他们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教育功能的理性化、社会化思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崇高精神境界。 新加坡政府认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优势。”所以面对 21 世纪,他们将奉行“强调职业培训、国民教育和创意思维”的教育方针; “让每个新加坡人都要成为人才”是教育体制的核心。新加坡教育部在颁发给每一位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 “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 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同样,作为世界计算机软件产业大国的印度,在教育培养方面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同时将计算机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的各个阶段,目的是为有竞争优势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并以此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支撑点。四、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关键在于改革教育理念和现行的教育体制,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我国改革开放20 多年来,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和定位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1985 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巨大的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党的12 大到 16 大,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逐渐明朗化、清晰化。****** 同志在党的15 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