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什么? 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菊荣 “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四分五裂、互不相干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当代心理学名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安德森等编著)就贯串了这样的思想。我校是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的直接指导下走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的。“教-学-评一致性”对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仅讨论其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 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目标常常是纸上谈兵式地存在于教师的备课本上,似有若无:你说它无,老师说已经写好了;你说它有,我们在课堂上又观察不到它,你课后去访谈老师,老师们通常也支支吾吾讲不清楚,讲不出来目标确定的依据与过程。我们在探索“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时,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学习目标,因为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为了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我们设计了“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的学习目标。 一要做到“该学”,要明白究竟什么是学生在本课中该学的,就要研究课程2 标准,依据课程标准来研制本课的学习目标,要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实质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这涉及课程的规定性,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自然课,不会把“了解鲸的生活特性”、“理解某某某的爱国主义情操”等当做语文课的核心学习目标了。 二要做到“能学”,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哪些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是什么困难,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哪里,学习目标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如果在目标设计时没有了解每个班级、每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学、评就都会无的放矢。 三要做到“可教”,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材中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有哪些,教师的自身条件怎样支持教学的可能性,如何合理开发课外资源等,这些都是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要做到“利评”,这就要求我们表述的目标是“可评价的”,我们在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