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结合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充分看到造成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对于这些问题产生实质的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找到改善与革新策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革新。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较慢。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策行政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与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较慢,需要进一步深化。一、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在机构设置方面缺乏理论依据,没有理论和经验指导,就开始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手术。改革中还会割裂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在改革中还常常把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并且在改革时组织结构改革的法制化、规范化较低。1.行政管理模式趋于落后。首先,各个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一个简单的事务具体在哪个部门能够快速办理,这个经常为民众带来困扰,这使得事件推进的效率很低;其次,很多具体事务办理起来流程极为烦琐复杂,一个简单的事件需要在多部门进行协同办理,而部门间又存在责任推诿的状况,这给具体事务的办理带来很大阻碍,整体的形成管理效率很低。2.政府监督运营不到位。在行政民主化浪潮不断推行的当前,我国政府也在考虑将行政公开,提升政府事务运营透明度,但是,这一考虑的落实程度并不理想,很多具体事情仍然流于形式,这和政府监督运营落实不到位有直接关联。所谓的行政公开仍然停留在表面工作,并且很大程度受到政府官员主观意第1页共3页识的影响,人治色彩浓厚仍然是我国行政工作推行的一个主导。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和政府监督运营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于违规乃至违法工作的惩治力度不够有直接关联。3.政府为社会服务职能体现不足。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实现了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政务工作实施理念,这一理念近年来也慢慢进入我国行政工作的视野中,但是,执行和落实程度仍然不足。在很多行政事务办理的过程中,不仅政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十分恶劣,事务办理推行的实效也非常低。更为严重的是,一个简单事务的办理需要经由多个职能部门和窗口完成,这很大程度浪费了时间。并且这些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服务意识很低,使得行政工作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完全得不到体现。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路径分析1.推进公共行政体制的建立。在革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推进公共行政体制建设着手,首先要深化政府机构的改革。要充分将政府在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工作进行整合,依照职能统一和机构统一的基本原则,重新进行巩固行政体制的有效建设。行政体制建立模式和理念的更新,可以让原有的行政管理中一些落后、滞后及服务效率低下的部门进行整合,能够砍掉很多不必要的职能部门,让少机构、宽职能的基本理念可以充分显现出来。这样的背景下行政管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政府服务功能的体现才更容易达成。2.推进服务型政府建立。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是当前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潮流,也是政府部门工作整合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政府职能工作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无论是社会的安定团结的保障,市场经济的合理调控还是各种公共服务的提供,这些的根源都是为了给公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改善公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和状态。因此,政府要充分将自己的服务功能体现出来,在体制建设及工作实施上都要融入这一基本理念。3.行政问责制的推行。行政工作的高效化很大程度体现在工作问责制的清晰划分上。有权无责或者是责权不清不仅会让各种实际工作推行起来极为困难,一旦产生问题后问责也会形第2页共3页成各种阻碍。因此,很有必要重构政府行政问责制度。在赋予相关行政机关具体权力的同时,也要设定非常明确的责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