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力 分 析 一、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 )认清_ _ _ _ _ _ _ _ _ _ 和测量范围; (3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_ _ _ _ _ _ _ 。 (5 )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_ _ _ _ _ _ _ _ _ _ 。 (6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初中阶段)。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三、摩擦力 1 . 产生的条件 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 第二: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 第三:物体接触面粗糙; 第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2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初中阶段) 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四、受力分析方法 1 、隔离法与整体法 例:分析下图中物体 B 受力情况(两物体均静止): 2 、假设法 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假设存在摩擦力),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a.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没有摩擦力); b.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 例 1:如图所示:物体 A 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3 、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假设法)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2)接触面间有挤压;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例:(浙江杭州卷)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 停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