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导入方式低效的对策暫也日期:2013-11-14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309 期编辑:陕西教育报刊社浏览次数:45作者: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古坝小学万德林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式,从备受责难的“拖沓”到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开门见山”,摇摆之间让很多教师对新课导入环节产生迷茫之感。卓然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氛围,为新课作良好铺垫,如果“导入”环节失位,将会严重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一、课堂导入方式低效的现状1•形式呆板。形式上的单调重复,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教师习惯于一些固有套路的导入方式,以至于学生都已经没有新鲜和惊奇。比如有的老师总是从检查预习,认读字词导入;有的教师则习惯从分析课题导入而后分析课文文本特点等等。2•目的不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导入方式有时乍看新颖,但是与本课内容关联太少,迟迟不能切入正题,无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3•流于形式。导入形式“走过场”,没有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缺乏思考性,在快速地一问一答过程中完成了导入环节,看似气氛热烈、过程流畅,实则是效率低下。4•切入不准。有的老师没有把握好文本特色和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得切入点出现偏差。如导入《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老师问学生:“你们喜欢乌鸦吗?”在学课文之前,让学生回答是否喜欢乌鸦显然是不恰当的。二、提高课堂导入效率的思考与实践1•导于空白补充处。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让学生对本课时所描写的场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不但能在新课伊始就一下子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打下直观、形象的基础。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安塞腰鼓》一课时,在导入时仅仅播放安塞腰鼓的音像资料是不够的。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文中的描写反映出了作者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因此,我同时也精心剪辑了一小段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将充满张力的安塞腰鼓与苍凉壮丽的黄土高原结合在一起,在新课阶段给学生形成有力的视听冲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2.导于文本拓展处。文本的延伸和拓展让语文充满了魅力,能够让学生越咀嚼越有味,欲罢不能。在新课导入阶段,把教材中精心挑选的片段重新置于它的出处,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底蕴、精彩的背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