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学生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会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主动的反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在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他们只会被动的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活动的目的、意义我们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真正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慢慢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完全能够参与教育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 1/2 到 1/3 的时间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时间上的要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师生间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本人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自主能力越早形成,学生的学习收益就越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步骤的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四、研讨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需着重加强学生如下习惯的培养:(1)圈画评注的习惯。只要读书就要用笔划出重难点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记下自己的心得和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交流。(2)出声朗读的习惯。朝读、晚读和课堂读书时,一定要口齿清晰地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在诵读中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语感。(3)默读的习惯。默读时不影响别人,速读要快,在读中能够思考、比较、推敲、揣摩,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4)质疑的习惯。要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大胆向同学和老师提出问题,无论其难易。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进步。(5)自主积累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精彩词句能自主选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积累,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二、研讨的具体内容与措施(一)圈画评注的习惯 1.标疑点。自学中不能一下子理解的疑难问题,在相应的内容下画一横,并打上问号,便于课上注意听讲或主动提问。有的也可在旁边写上要问的话。听讲中没听清、没听懂之处也可这样标出,课后问同学或老师,直至弄懂。2.注拼音。把汉语拼音记在生字、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