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二 O 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12 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 3 分;第 13~15 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 下列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 3.5mB. 中学生跑完 800 米的时间约为 1minC.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20km/hD.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2kg【答案】A【解析】【详解】A.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 3.5m,比成人身高高一些,故 A 符合题意;B.学生跑完 800 米的时间约为 3min,故 B 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约合 4km/h,故 C 不符合题意;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0.2kg,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 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答案】A【解析】【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 A 正确;B.高声是指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B 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C 错误;D.“山鸟闹”若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 D 错误。故选 A。3.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 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 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A.图甲“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A 错误;B.图乙“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 B 正确;C.图丙“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 C 错误;D.图丁“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 D 错误。故选 B。4.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