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归纳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3.特点:⑴顺浓度差,不耗能;⑵无需膜蛋白帮助;⑶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ﻫ(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ﻫ◇例子:葡萄糖和氨基酸、核苷酸◇特点:ﻫ⑴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⑵饱和现象;⑶竞争性抑制。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特点:⑴相对特异性;ﻫ⑵饱和性;⑶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顺梯度)ﻫ(三)主动转运:1.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3个Na+出胞,2个K+入胞)ﻫ2.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ﻫ⑴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ﻫ⑵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ﻫ⑶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原发性主动转运:逆梯度—带电离子ﻫ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转运的都是小分子物质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ﻫ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ﻫ三、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ﻫ◇静息电位(RP):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AP):是膜受到有效刺激后,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口诀:口诀:静钾外,动钠内静钾外,动钠内记住一句话:记住一句话: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Na+内流,其他的时候都内流,其他的时候都K+K+外流外流口诀:口诀:静钾外,动钠内静钾外,动钠内记住一句话:记住一句话: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Na+内流,其他的时候都内流,其他的时候都K+K+外流外流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极化兴奋兴奋(除)去极化(除)去极化复极化复极化极化极化Na+Na+内流,去极化→兴奋内流,去极化→兴奋ClCl--内流,超极化→抑制内流,超极化→抑制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极化兴奋兴奋(除)去极化(除)去极化复极化复极化极化极化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极化兴奋兴奋(除)去极化(除)去极化复极化复极化极化极化Na+Na+内流,去极化→兴奋内流,去极化→兴奋ClCl--内流,超极化→抑制内流,超极化→抑制四、肌细胞的收缩ﻫ(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与兴奋-收缩偶联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肌丝滑行理论ﻫ第二节血液一、血细胞的组成、生理特性、功能、及其生成的调节(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一)红细胞生理1.数量:男:4.5~5.5×1012/LHb:120~160g/L红细胞比容:40%~50%ﻫ女:3.5~5.0×1012/LHb:110~150g/L红细胞比容:37%~48%2.功能:⑴运输O2、CO2⑵缓冲血液pH值3.生理特性:⑴渗透脆性: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ﻫ⑵悬浮稳定性: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ﻫ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ﻫ①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ﻫ②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红细胞叠连。⑶可塑造变形性: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的特性。ﻫ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RBC膜弹性呈正相关;与RBC内粘度呈负相关。ﻫ4.造血:ﻫ⑴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ﻫ⑵促成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