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利灌区管理工作意见VIP免费

水利灌区管理工作意见_第1页
水利灌区管理工作意见_第2页
水利灌区管理工作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灌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截至2008年底,我市已建成水利工程15296处,其中水库222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216座),引水渠堰灌区2897个(大型灌区1个、中型灌区13个、小型及以下灌区2883个)。输配水渠道7600公里,其中干、支渠4800公里,斗、农渠2800公里。设计灌面186.1万亩,有效灌面147万亩。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业灌溉工程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水利设施保障。但是,灌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灌溉工程严重老化失修,运行保证率低,停水时段增多;二是有效灌面配套率差,近40万亩设计灌面渠系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1;三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清,末级渠系运行机制不畅,维修改造经费尤其缺乏;四是灌溉技术落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市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灌区管理关系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做好灌区管理工作。要坚持配套、新建和病险整治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力改善灌溉设施,加快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用水效率。要坚持建、管并重,强力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认真解决灌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率,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大力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灌区节水改造(一)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改革、完善我市水利工程灌区分级管理、灌溉工程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一是落实灌区分级管理。凡受益或影响范围在一个县(市、区)内的灌区,由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跨两个行政区划的灌区,由市级或由市级委托一个主要第1页共3页受益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二是完善专业管理机构与群众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灌区管理组织。国有大中型灌区的枢纽、干渠,国有小(一)型水库灌区的枢纽、干(支)渠和小(二)型水库的枢纽由国家设立的专管机构管理;大中型灌区的支渠由乡镇设立专管机构管理,或由乡镇组织群众管水组织管理;大中型灌区和小(一)型水库灌区的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其它小型灌溉工程,由群众管水组织管理。20XX年3月底前,各级要在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前提下,全面理顺本行政区域内的灌区管理体制,落实各级灌区工程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明确其管理范围、职责和权利,逐步建立适合农村特点,保障有力、良性运行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深化水管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服务功能。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尽快建立“权责明确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收入紧密挂钩,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考核评比,重点考核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服务效果。20XX年起,在全市开展“文明灌区”、“优秀服务灌区”(即优良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用水户满意)创建活动,促进水管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三)加快灌区渠系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农田水利设施属公共财政支持的范围,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各级政府是加快水利建设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农民是水利建设的主要受益者和积极参与者。各地要积极争取国家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加大灌溉工程改造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市本级将继续争取和安排资金,实施市级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项目。各地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水利工程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建设工作的通知》(乐府办发〔2005〕91号)的要求,组织开展灌区情况调查,制订规划,落实资金,第2页共3页在3年内恢复原萎缩灌区和已退出灌区的农田灌溉。要加强对管水组织能力建设的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