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的拉伸模具设计

我的拉伸模具设计_第1页
我的拉伸模具设计_第2页
我的拉伸模具设计_第3页
图8-20带上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图8-21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1—模柄2—上模座3—垫板4—凸模固定板5—凸模6—定位板7—凹模8—凹模固定板9—下模座一、冲压件工艺分析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的含碳量为 0.08%,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桶形拉深件,故对毛坯的计算要精确。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4、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5、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 IT14 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5.060 ±φ74.0070+3.008+r25.001+二、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1、工艺方案分析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首次拉深一,再次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后拉深二。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三:先落料,后二次复合拉深。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生产。方案四:落料+拉深+再次拉深。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二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方案三也只需要二副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也大。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模具成本造价高。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2、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t=1mm,下面均按中线计算(1)确定修边余量h∆该 h=70-0.5=69.5mm, d=60-1=59mm,则相对高度 h/d=69.5/59=1.18查《冷冲模设计》表 6-2 无凸缘零件切边余量h∆ = 3.8mm则可得拉深高度 HH=h+ h∆ =69.5+3.8=73.3mm(2)计算毛坯直径 D由公式(6-9)得:D=2256.072.14rdrdHd−−+=22856.085972.13.7359459×−××−××+mm141≈(3)确定拉深次数按毛坯相对厚度%70.01421==Dt和工件相对高度24.1593.73 ==dH查《冷冲模设计》表6-9 可得2=n,初步确定需要两次拉成,同时需增加一次整形工序。(4)计算各次拉深直径由于该工件需要两次拉深,查《冷冲模设计》表6-6 可得,首次拉深系数 m1和二次拉深系数 m2 :m1=0.54m2 =0.78初步计算各次拉深直径为:d1= m1D=0.54 ×142 ≈77mmd2 =m2 d1=0.78 ×77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辰8+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出售各种资料和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