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风格的凝练与提升说到教学风格,我想是因人而异的,它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有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它体现着一个教师个人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持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成熟的教学转变,包括思想理解上的,理论修养上的,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等等。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在这持续尝试,持续实践,持续创新中逐步提升,从而内化为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我的勤于反思,更离不开我的大胆尝试。总的说来,我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能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学阶段。一、模仿性教学阶段作为新教师,因为缺乏教学实践的体会与经验,缺乏独立教学工作的水平,所以习惯于模仿自己以前的老师或周围同事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这个阶段中的教学是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特点、障碍因素等还处于了解与理解阶段,教学活动还是被动的。记得我在刚上班的时候,既有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兴奋感,又有面对一切陌生事物的畏惧感,带着激动而又矛盾的心情走进课堂,忐忑不安地上课。那时候,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案上的内容授课,不知道注重学生,不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几堂课下来,经过自己的反思和采纳同事们评课的意见,我才发现原来上好一节课并不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简单,授课方式和技巧上还有很多我从没想过的学问。于是,我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观察别的语文老师是怎样上课的,评课的时候认真记录,积累经验,还特意购买了一套关于语文课堂实录的光碟反复观看学习,大到整堂课的授课过程,小到一个问题该如何提问,我都认真模仿。与此同时只要有做公开课的机会,我就主动报名,让自己多多锻炼好提升自己。就这样,我在持续模仿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二、独立性教学阶段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新教师开始摆脱模仿性工作方式的束缚,逐步进入独立性工作阶段。因为初步具备了独立实行教学的水平,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