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各位学生家长,你们好!我受学校安排,在这里与各位一道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这节内容。北京青年报报道说: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说句实在话,我这个老师能教好别人的孩子,但真的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这里与各位谈“家教”确实有班门弄斧之嫌。好在今天我们是共同学习。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中吧。“寒门出学子”我相信大家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吧。那么反过来,为什么一些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家的孩子总有一半不争气呢?是他们的孩子的智商不高还是财力不够呢?这都不是。是其家教存在问题。我的这话一出一定得罪了大多数人,也有很多人会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些人文化程度高,家教肯定比那些“寒门”的家长要强,怎么能追究其家教呢?不信你们就来听听我的分析,到时候你们几会改变观点的。(图2)一、家庭教育是一种起始最早且贯以终身的教育。1、我们从时间来看,先说起始最早。孩子从怀到生下就有了家庭教育,它比任何一种教育都要早,并且孩子的父母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第一任教师。早期为什么重要?是因为人的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其大都在人生早期。关键期既能力发展的最佳期,失去了这样的一个时期,再来培养、训练某种能力,那将是徒劳无益的(像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在两岁半和五岁半,如果你们在这两个时期不让孩子学说话,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可能造成孩子终身的遗憾!)另外,孩子各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在孩子的早期。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了。也就是说要我们做家长的言传身教了。但随着优生优育的普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就促使了我们一些家长兴起了早期教育热。中国家长渴望把孩子培养成虚幻的天才,国外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3岁孩子读MBA课程,在上海等大城市已不是新闻。在内地城市,只要你假期到学校(包括幼儿园)转转,学琴、学书法、学绘画的孩子多了去,有的孩子的“兴趣”少则一门,多则四五门。孩子不是在进行特长培养,而是在受身心摧残。在国外,孩子与家长共同劳动,参与社区服务等已有专门的制度规定,我们的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学习成绩好!如此下去,该有多少中国爱迪生、爱因斯坦被扼杀于襁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的家长,他们不懂教育规则,给他们的小孩出一些他们还没有学习的过的内容,背一些不该背的东西,遇到心情不好还用上了“家法”。一边惩罚孩子一边骂孩子是“你是猪!这都不知道!”。有时侯我都为孩子申辩,他们确实没有学啊!你们不能用一个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如果长次以往,孩子就害怕学习厌学习了,给他们厌学埋下了种子。2、我们从家庭情况来看,再说家教持续时间最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影响孩子的场所。所以家庭教育和影响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时间持续长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那么家长怎么才能当好孩子的终身教师呢?⑴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生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⑵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如果家长不能与时俱进,观念陈旧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一说就吵,怎么能当好孩子的终身教师呢?二、家庭教育是以血缘为纽带充满亲情之爱的教育(图3)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人与动物的爱区别在于人的爱是一种科学的爱,理智的爱!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爱到恰如其分,爱到好处。⑴克服“私爱”(图3(1))我们要把孩子当作祖国的合格人才进行培育,不能凭兴趣而行事,不能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摆弄,别人无权施教。比如一个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别人不能说不能教育。否则会遭到其家长的指责“我的孩子是来把你说的”。这样一来人们就形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了”⑵克服“娇爱”,这是一种爱的偏颇,把孩子抱在怀里养百般宠爱,生怕孩子受苦、受累。一切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让孩子历经风雨,怎见彩虹。完全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你们想想前面所说的“寒门出学子”是不是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