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武汉城市圈空间模式分析

武汉城市圈空间模式分析_第1页
1/10
武汉城市圈空间模式分析_第2页
2/10
武汉城市圈空间模式分析_第3页
3/10
“1+8”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结构规划与分析 1.实验目的: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掌握区域空间结构规划要点,识别区域规划中的空间结构。 2.实验内容: 以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学习区域规划中空间布局的结构、形态和类型,以“1+8”武汉城市圈数据为例。 3.实验要求: 进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学习,选择“1+8”武汉城市圈区域,以实例进行分析。 4.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计算机、网络、office软件、“1+8”武汉城市圈分析所需数据。 5.实验结果: 一、区域名称和概况 “1+8”武汉城市圈成立于 2004年。在地域上位于湖北省东部,行政区划包括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土地面积 5.78万平方公里,2005年底总人口 3086.73万人,GDP总量 3999.8亿元。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 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1+8” 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和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根据这种形象的阐释,武汉城市圈地处“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同时在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中处于国家二级城市群前列,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区域空间结构图 “1+8”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可归结为:“一核、一脊、两轴、两环、两带、四组团”。 一核:武汉主城区 一脊:由沪汉蓉高速公路和与汉丹铁路及汉十高速公路构成的“Y”字型东西复合发展脊梁。 两轴:京珠—京广复合主轴和京九—大广复合发展次轴。 两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圈准高速外环构成。 两带:大别—桐柏山生态带和幕阜山生态带。 四组团:东翼黄鄂黄组团,西翼仙潜天组团,西北翼孝汉应组团和南翼咸赤嘉组团。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分析图 三、区域空间布局分析 “1+8”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发展模式涉及到了圈层结构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理论,其中圈层结构模式、增长极模式表现尤为显著。 (一)、圈层结构模式 1.特点:城市空间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成区;另一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有频繁联系的郊区。 城市与周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武汉城市圈空间模式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