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由于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以及较好的化学稳定和大气稳定性,且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较好,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并且砌筑砌体时不需模板及特殊的技术设备。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作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在我国城镇建设中,这类房屋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虽然框架、剪力墙等其他结构形式迅猛发展,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环境等的现实情况,多层砖房仍将是多数城镇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如此。但是,这类房屋建筑,由于是由脆性材料的粘土砖和砂浆砌筑而成,在未经合理的抗震设计时,其抗震性能一般来说是较差的。从60, 70 年代的唐山地震、海城地震、东川地震到80, 90 年代的云南禄劝地震、云南普洱地震、包头地震,以及最近发生的汶川地震等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多层砖房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这次四川省汶川地震造成69197 人遇难,18222 失踪,多数房屋倒塌,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虽然砖混房屋抗震性差,结构自重大,但是其造价便宜,同时经过合理设计,特别是加了圈梁、构造柱后其抗震性能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对结构的震害分析,研究其破坏机理,对以后的设计以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分析砌体的常见震害及其原因,然后对砌体房屋的设计给与建议。 1 砌体震害程度及主要因素 1.1 墙体的震害程度分类 多层砖房的震害主要是砖墙体的剪切破坏。按其震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倒塌——墙体大块掉落直至整片墙体倒塌; 严重破坏——整个墙体出现交叉或斜向裂缝,并有明显的滑移、错位现象,也包括墙体的碎裂,局部墙体掉落; 中等破坏——墙体出现贯通的交叉或斜向裂缝; 轻微破坏——墙体表皮开裂或因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短裂缝; 基本完好——也包括完全无损的墙体 1.2 影响震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 1) 所处的烈度。烈度分区、区域性震害的轻重主要受发震构造和大范围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离发震构造带越近的区域烈度越高,房屋的震害越重,越远的越轻。 ( 2) 场地条件。在同一烈度区内,出现小范围的烈度异常以及房屋震害的轻重悬殊现象,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局部变化有关。 ( 3) 房屋的层数。结构条件大体相同的砖房,层数对震害的影响明显,层数越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