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蒲家小学 雷明琼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4、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防沙、森林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 2、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理解生字词.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以前的黄河可以跟今日的江淮媲美,可今日她变了—-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寻找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区。2、简介黄河.3、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4、学生读“资料袋”的介绍后,想想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5、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挽救母亲河"呢?待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变化的。 二、根据要求,自读自学。 1、说说,自己准备采纳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汇报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3、师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分段读文。(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讨论沟通。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恶性循环”之现象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拓展延伸: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老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4、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