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养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素养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力培育、个性进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强调人的全面进展,并且突出个性的一种教育理念。 我们常常把和素养教育不同的传统教育方式称为应试教育,并且把两者对立起来。素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的。可是我们不应该把素养教育与考试相对。 既然有评价应试教育成果的考试,也应该有评价素养教育效果的考察方法。其实一些传统的考试,也能非常有效地检验学生们的许多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一、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在考试中,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认真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猎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二、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 1/3 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 17 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三、正确处理快与慢、舍与弃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常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去年第 21 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三、难的不怕与容易的不大意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