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枢纽运营浦东国际机场开启多跑道、多航站楼枢纽运营管理新模式一、浦东国际机场枢纽运营管理新模式(一)枢纽运营管理新模式的形成背景1、先进机场组织机构的设置有以下共同特点首先,要体现区域化管理的特点.机场内部从地域的角度可以分为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和场区,不同区域的业务性质、客户对象和运行管理重点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机场规模的扩大,可以分别设置管理部门来承担针对这些区域的主体责任。例如戴高乐机场就飞行区、不同的候机楼、场区交通分别设置了管理部门;仁川机场设置了航站区运行部和飞行区运行部;北京首都机场的组织机构几经演变,目前也形成了飞行区、航站楼和公共区区域化管理的特征。其次,要体现专业化分工的特点。机场运行中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通常包括 IT、技术设备、能源供应和安保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机场都将 IT 或者信息技术单独设置部门进行管理;其余如安保、技术设备、能源等专业,不同机场根据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些是单独设置部门,有些作为一项职能并入其它部门。2、浦东机场区域管理部门和专业支持部门设计依据在区域管理部门设计上,根据浦东机场现有的管理区域——空侧、旅客候机区域及陆侧交通区域,设立飞行区、航站区、场区三个区域管理部门,负责各区域内生产运营活动的开展。由于三个区域管理部门彼此之间的区域划分、资产划分、业务属性存在比较明显的界线,因此使得未来三个区域的资产管理主体比较明确,职责界面和客户界面比较清楚。这种大型枢纽机场通行的区域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对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和有效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对区域内各类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系统运作和逐步优化流程的目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先进的 OC 平台的效用.在专业支持部门设计上,根据浦东机场现有的技术支持保障业务的特点,设立涉及信息、机电、安检护卫、消防急救和能源供应等业务的专业支持部门。专业支持部门的设立有利于对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化统一管理,对各个区域形成专业技术的覆盖、渗透和支持;有利于技术骨干力量集中;有利于对整个技术系统的规划、开发、维护等进行全面管理,统筹安排,保证资源管理的集约化。(二)枢纽运营管理新模式介绍1、AOC(机场运行中心)简介AOC 是浦东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一个现场运行指挥部门。AOC 大楼座落于浦东机场空管塔台东侧,一、二号航站楼南侧,位于机场的中心区域。AOC 作为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和飞行区区域运行管理主体的地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