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货币体系革新的因素 走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低迷状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是近期 20 国集团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目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进展动向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进展以及各国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的特点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困境入手,探讨影响国际货币体系进展动向的因素,以期对理解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国家战略提供借鉴。 一、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主要特点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金融制度或国际货币制度,提供了“一种使一国的居民能够对其他国家的居民进行支付的机制”〔1〕。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从金本位制到金汇兑本位制,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自 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起,以其为国际金融组织机构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形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与美元挂钩,美国通过这个体系确立了美元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存在“特里芬难题”而缺乏稳定运行的基础。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世界开始进入对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探究的过程。从 1972 年开始,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问题就已经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上日程;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达成协议,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时代。牙买加协议规定黄金退出国际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IMF 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在演进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国际货币体系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不稳定性。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特里芬难题”使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存在自身的矛盾,基础不稳定,而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存在着不稳定性。第一,当代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日元、英镑、欧元以及特别提款权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与美元共同作为储备货币。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美元仍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处于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中心,但其比重在不断下降。1990 年代以后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为主的此消彼涨的竞争局面。由于欧元与美元抗衡,加之美元贬值,信用下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位置仍然是下降的趋势,不过,世界各国,尤其是进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在增加,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第二,汇率制度多样化,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取代固定汇率制度,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根据本国的国内情况存在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