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素养讨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 论文摘要:创新素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培育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素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老师综合素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学科特色,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推动素养教育的核心。它是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21 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护理教育要面对未来,就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一、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内涵 创新素养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养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它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制造潜能。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制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指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品行。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可以统称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制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行为创新能力。 二、培育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育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护理教育过程中,必须转变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育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