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评估 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效果评估要有利于实现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实效性评估的目的。开展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实效性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提高道德养成教育工作水平,科学地指导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二是评估标准和指标要有利于对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实效性做出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效果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效果的表现也具有多种形式,视角不同,评价结果也不同,确立正确的评估标准和指标极为重要。 全面性原则确立全面性原则的依据是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从与教育者意图的关联来看有预期效果、实际效果;从时间过程来看有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从效果范围看有对教育对象个体的效果、对小团体的效果、对社会组织的效果、对整个社会的效果;从效果的性质上看有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从效果的显现状况看有显性效果、潜在效果;从效果的层次来看有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因此,只有坚持全面性原则,认识效果的多样性特点,把多种效果形式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得出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结论。否则就会出现夸大或否定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效果的倾向。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评估指标要与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若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效果评估就失去了一个参照的坐标。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有无效果,就要看实际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要求,假如达到了就表明有效果,反之就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很小。只有通过实际效果与目标要求的比较,才能发现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从而实现道德养成教育评估的诊断、调节功能。一致性原则要求评估指标必须反映教育目标,与目标的要求和方向保持一致,避开脱节或相悖现象。 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是由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效果形成特点决定的。对大学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宏观效果都不可能立竿见影,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效果的形成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效果的形成具有滞后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效果评估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地完成,既有阶段性评估,又有终结性评估。动态性原则是对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实效性评估的常常性、长期性要求。 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实效性的评估标准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网络时代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