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从这口吃食说起 今日是元宵节,你有没有吃汤圆或者元宵呢?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在你的家乡都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呢?我今日整理了一篇关于元宵节的文章,一起去看看吧。 “没出十五都是年”,老话里早就告诉我们,正月十五也和春节一样,历来被老祖宗们重视。 而这种重视的一大表现,必定就是为这个特别的日子冠以一种别样的吃食,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深谙正月十五吃元宵习俗,后来了解了南方朋友们口中的汤圆,也曾经一度探究元宵和汤圆之间的区别。 用料不同也好,制作相异也罢,个中的差异其实也在速买速吃的快节奏生活中被渐渐模糊,但在这一天下班前去超市拎一袋回来,依旧是南北方人们的心头好。 吃食,让日子变成节日 元宵将至,超市中的冷柜里堆满了元宵和汤圆,各种包装,不同馅料,再剑走偏锋的混搭,也都会找到恰好其口的买主。当然还有不少老字号在店铺门口摆桌支摊,现场制作,引得不少人排队购买,因场面足够震撼而登上了新闻推送。 这其中自然不乏这种吃食的忠实爱好者,但我想更多的人一年当中也只有在这一天才会吃元宵,谈不上喜爱,只为了传统。 古时元宵节很多的习俗与喧闹在当今变身为工作日的“正月十五”里并不存在多少实现的可能了,没有身处其中流连忘返的花灯,没有了答案一出暗叹其妙的灯谜,当现代都市人遇上了传统节日,只能用最低耗最高效的方式来多少体现出一点那个被不断推崇的仪式感。 于是,煮上一锅元宵或是汤圆,用这口吃食,来让这个节日的气氛在热气腾腾中氤氲起来。那烫烫的皮儿,似乎让日子变得热热乎乎,那甜甜的馅儿,仿佛让日子也跟着甜了起来。 细看中国很多节日,似乎每一个都有一个固定且特有的吃食,春节的饺子,腊八的八宝粥,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千百年留下来的制作方法与人文寓意,让这一个个自然节气上的时间点有了或是团圆、或是相聚的理由,而这种对吃食上古往今来的坚持,也早已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民族基因中。 可以说,很多时候,真的是种种不同的吃食,把日子变成了节日。 爱会被辜负,所以别再辜负了美食 美食的话题,经久不衰。从最近《舌尖上的中国 3》的热播就不难看出,无论是褒贬,和前两部一样,第三部一出来,立马就成了热门话题。一档美食节目,为什么可以号召全民参加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美食总是能引起共鸣,看似普通的一日三餐,其实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要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得多。 民以食为天,此话当真不假。无论是商榷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