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二、素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素养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中学的素养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素养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对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养、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养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二是老师队伍。素养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老师的要求。实施素养教育,关键在老师。一个素养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老师不可能培育出高素养的制造性人才,而老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老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养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假如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养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实行以下措施:素养教育是以培育能力、进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进展,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制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进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养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提倡的道德法律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