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挫折并不全是失败人生在世,没有人能逃脱失败的经历。天才也不例外。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被世界公认是对现代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同样也有失败的记忆。读《伯格曼论电影》,书中谈到这样一件事:1947 年,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妄自尊大,自我感觉棒极了,认定这是一部杰作,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甚至连试映都没有就匆忙首映。结果可想而知,拷贝出了重大灾情,糟透了!伯格曼在酒会上喝得不省人事,次日在一幢公寓的台阶上醒来,看着报纸上的影评,惨不堪言。也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笑容可掬,点到为止地说了一句话。朋友说:明天照样会有报纸。一种标准的西方式幽默。此话给伯格曼深深抚慰。明天照样会有报纸,冷言讥语很快都会过去的,你应该争取在明天的报纸上写下最新最美的内容。伯格曼是幸运的,在他失败的关口,朋友没有喝倒彩,而是用富有哲理而幽默幽默的话给他独到的慰藉力量。伯格曼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下一部电影的制作中,只要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有关的一切,还学会了关于摄影机与镜头的。从此再也没有技术人员可以唬住他,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自己想要的效果。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成长起来了。态度决定高度1989 年,一位年轻人从中山大学毕业,应聘到万宝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 400 元月薪。但三个月之后,他却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离开单位去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总以为获得硕士文凭之后,他会找一个比万宝冰箱厂薪酬更高的工作,谁知 3 年之后他到了联想公司,得到的工资是 300 元,后来公司给他涨到 400 元。朋友问他:你读了 3 年书,和在万宝冰箱厂有什么差异他笑而不答。一年后,他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在联想工作一年的,新加坡第二大多媒体公司,从 30 个中国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相当于 1万元人民币的薪酬,开始了为期 6 年的异国打工生活。在新加坡的日子,他先后在 8 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了有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别人根本不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喜爱钱跳槽,还是为了跳槽而跳槽。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公司任职的时候,只要是他承接的业务,即使是几千元新币,用户一旦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他也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赶到。而对于其他软件工程师来说,这种软件的价格根本不配享受这样的技术效劳。在新加坡,他认识了一位同行,两人一拍即合,出资开办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