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出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展应借鉴的有益经验和几点建议。[关键字]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启示一、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概述(一)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二)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高等教育高居欧洲乃至世界领先地位,统一后的德国已成为欧洲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的进展得益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推行。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分层进行的,起源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教育”,堪称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范。它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育人才的任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和学科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基本构架与运行方式为具有显著“双元”特征。教育主体的“双元制”,即学生分别在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机构——学校和企业接受教育。教育内容的“双结合”,即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就有所不同,学校教学遵守文教部的教学大纲,企业培训按政府颁发的培训条例进行。教育评价的“双标准”,即学生考试由包括企业实训老师、学校老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目前在德国完成 9 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可申请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受过这种教育后,还可以再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正是这种学校与企业、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最佳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为促进德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作用。德国的高等教育以其严格而著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渐被“教育同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所取代,在政府的积极参加提倡下,建立起了以“市场”为中心模式的产学研合作计划和实施“顾问合作制”模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高校的学科特色建立校企合作中心,以科研带动教育与生产,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许多高校要求老师担任行业或企业顾问,企业也特别重视顾问教授提出的建议,随时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向顾问教授传输与开放。与其他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德国的更加强调长期合作和社会效率与管理运作效率的最大化,形成了该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有内涵。(三)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二、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启示纵观美国、德国、日本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展历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