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认识文化渊源在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鲜亮的观点,为语文教学目标作出了宏观规划,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实施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围绕语文学习的各阶段进程,通过语言学习的各方面内容,让学生认识汉语言的文化渊源,进而在各方面的语文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这是语文教育教学走向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渊源;引领;校园文化一、在语文教学中,认识文化渊源汉语言的进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既习得言语能力,又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熏陶,是给予每位语文老师一项神圣的职责。(一)在识字写字中,认识汉字文化。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汉字,汉字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文字记载的一朵奇葩。让学生在学习认识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相关的汉字文化历史,既能加深对这些汉字的识别记忆,又能增强学生对这古老方块文字的文化认同感。从“日、月、水、火、田、禾”等象形文字的认识学习,到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掌握认识的 350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进行独立识字也好,或者随文识字也行,相机地进行一些字理识字,让学生对这古老的方块字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从象形、指事、会意等汉字六书的造字规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到现在简化字的演变过程,从中让学生认识汉字悠久的文化渊源,认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心。(二)在口语交际中,认识交际文化。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为此,语文课程特设立了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内容,人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每一组均安排了此项训练,从如何表达的清楚,到根据不同对象有礼貌的沟通,再到自己想在习作表达的内容分层次有条理地说清楚,最后能根据要陈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答辩。这些安排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体现了编者对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三)在阅读指导中,认识读书文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凭借,也是培育学生认识汉语言文化的主要载体。从基本的朗读形式入手,认识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基本的朗读能力,从中接受一些朗读文化的陶冶;从一组组的选文,怎样读懂教材蕴含的人文主题的,传统文化的背景,文选体裁的风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