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经理人培训第二章 孔子与儒家文化第一节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化史》:“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之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 《中国古代史》:“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源;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夏曾佑¨ 张岱年:“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最重要,最巨大作用的是孔子。” 孔子其人¨ 孔丘(前 551—— 前 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先世是宋国贵族,父孔纥,字叔梁,曾任鲁国陬邑宰。孔子三岁父亡,故“少也贱,多能鄙事。”青年时做过委吏(管库)、乘田(管牛羊)。 27 岁前后,在鲁国朝廷任职,中年开始聚众讲学。 50 岁,由鲁中都宰升任小司空(掌管工程),旋升任大司寇(掌管刑欲、纠察等),后去职周游列国, 68 岁返鲁,不见用,致力于教育,整理文化典籍。 孔子其人¨ 《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天道观:相信天命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语怪、力、乱、神。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美国列为世界十大为人之首;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继往开来者¨ 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文化成就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诗》搜集、整理、校勘工作。 3 千余篇—— 305 篇;《书》——《尚书》, 3 千余篇—— 1 百篇—— 28 篇;《礼》——《礼记》、《礼经》。周礼最完备,整理而成;《乐》——孔子审定乐谱音律;《春秋》——史纲、简略、褒贬,孔子整理;《易》——《易传》。在历史文化文献学上,做出不朽贡献。学问家。在传统文化中起继往开来作用。二、孔子开创了文化教育的新局面 ¨ ⒈ 私人办教育。西周时期,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周:小学——学小履小节、六艺:礼(仪)、乐(音乐)、射(军事训练)、御(驾)、书(文字)、数(数学)——技艺。束发大学(太):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定“六艺”),学大艺、履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