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历史认识理论如何认识历史认识理论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对 20 世纪 50 年代后的西方历史哲学,特别是批判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叙述主义的历史哲学中所蕴含的认识论,应该如何认识,如何汲取其有益的内容,将其和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历史认识理论,有机统一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史学理论研究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研究实践问题。认真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后西方的历史哲学,绝不是要用历史哲学的理论代替唯物史观,而是在坚持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如何批判、有选择地汲取西方历史哲学的有益内容为我所用,在历史研究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历史认识,不断提高历史认识的科学水平。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问题首先是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问题。历史事实涉及的问题很多,今天只谈一个,就是历史事实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我认为,历史事实是主观和客观的最完美统一。谈历史事实,往往和历史研究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说文章写得好,是指其内容符合历史事实;说书很糟糕,也是指它与历史事实不符。那么,什么是历史事实?首先要将“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作一区别。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世界上每天发生成千上万的事情,都可称为已逝去的“历史事件”。但真正以文字记载下来的事情,即历史事实却微乎其微;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也少得可怜;图像、视频文献更少。这些被记录的资料,往往被说成是原始资料,或第一手资料。为什么有些事件成为原始资料,被保存在档案馆?其他大量的东西仅仅作为“历史事件”存在,被历史长河所淹没和遗忘。对后人来说,它们不曾进入人的认识领域,在这个范畴内,实际上又不曾存在。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说过,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卡尔是在生动地描述一种历史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是在和历史学家所选择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渗透其间,历史学家一代接着一代在不停地选择,其过程就是主观化的过程。一般的历史事件变成了档案馆里的文献,就是一种选择过程。所以,即使是原始文献,也是主观因素渗透其中的选择的结果。写论文要从档案馆里选择相关文献资料使用。这种选择,是又一次主观化的过程。可以说,任何一种文献资料——即使是所谓的“原始材料”,至少是两次主观化的结果。但有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