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个人知识与专业进展 论文摘要: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的方法,老师个人知识是其专业进展的基点,个人知识管理则是实现老师专业进展的具体途径。 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猎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假如每年不能更新 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目前,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 5 年,假如不继续学习,那么 5 年后他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身为知识工作者的老师,同样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困境。老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体,其中,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的反映一个老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老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应当是隐性知识的积累、沟通和共享。老师的隐性知识是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老师在教学方面的隐性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一、老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的提出对于老师再教育的改革有着重大意义。目前老师培训流于形式、实效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究其原因,以灌输式为主的老师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不考虑老师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因而难以调动老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这种老师教育形式很难促进老师专业进展,我们呼唤以老师为主题的教育形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个人知识是老师职业进展的基点。参加式培训、体验式学习等方法都是老师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于老师的个人知识进行系统的更新和优化,应是改革老师教育的一条重要思路。理由很简单,老师的教育行为受其个人知识的支配,那么优化和丰富老师的个人知识就应成为促进老师专业进展的关键。 二、老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老师不断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然而有诸多因素阻碍了老师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 1.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在我国,老师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有调查表明,仅有%的老师写教后记,%的老师从不或只是间或通过这一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讨论还发现,75%的老师认为,从教以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老师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无法找出需要制造的新知识。 2.因担心失去对个人知识的垄断地位而拒绝知识共享 在我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