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五)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6年4月,时任中宣部长陆定一说:在物理学方面,不能说牛顿的物理学是封建的,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是资本主义的,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彻底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建国初期敌我矛盾完全解决D.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基本建立解析:材料观点是在1956年提出的,主要是说不要乱扣帽子,科学允许讨论。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一五”计划是1957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是在1956年底完成的,敌我矛盾不可能完全解决。故选D项。答案:D2.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因素很多。图1成就与图2成就相比,更注重A.经济目的B.政治目的C.文化目的D.教育目的解析:图1成就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封锁、孤立、威胁,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为加强国防力量,打破美苏核垄断,我国开发研制原子能。故B项正确。答案:B3.探索宇宙空间、操纵量子世界、逆转生命时钟……2013年,中国科技工作者走过了令世界瞩目的一年。回顾过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些“惊人”的创举有①“一五”期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不是在“一五”期间;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文革”期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神五”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非第二个。答案:B4.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它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人民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使中国和世界人民不再饥饿的成就是A.“银河—Ⅰ号”B.“东方红一号”C.南优2号D.“神舟5号”解析:题干说的是解决饥饿问题,故“它”应是农业领域的杂交水稻,因此选C项。答案:C5.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10号”载人飞船,将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送入太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事实证明A.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中国的飞船可以到达太空任何地点C.中国有能力探索、开发太空D.中国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解析: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的事件是“神舟5号”升空,排除A、D两项;B项表述错误,目前任何国家都不具备到达太空任何地点的能力;材料说明中国有能力探索、开发太空的资源,故C项正确。答案:C6.(1956年)在文艺界,一大批传统剧目被发掘、整理和上演。在文学创作上,“题材和主题的范围扩大了,体裁和风格多样。最能反映思想活跃的杂文这片荒芜已久的园地,也开始繁盛起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文艺界人士的努力C.“双百”方针的实施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解析:题干中的现象是1956年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景象,与文艺界的努力有关,但主要是“双百”方针的实施,排除B项,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排除A、D两项。答案:C7.《毛泽东选集》中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毛泽东在1957年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这一讲话实质是A.大力提倡“百家争鸣”B.放弃“双百”方针C.允许“两家”平等对话D.用“两家”代替“百家”解析:题干中强调“百家争鸣”从世界观来看,现代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家,而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是不可能允许资产阶级存在的,实际只能允许无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