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新方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

【创新方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15
【创新方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15
【创新方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15
第 20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明备考方向握主旨精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本讲主要讲述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现代以来,中国在社会生活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西文明在碰撞中走向共存和交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时期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的推动。(2)表现:① 衣:“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中山装”旗袍与传统服饰并行。② 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③ 住:西方建筑样式开始出现并逐步盛行。④ 社会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成为新风尚;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时期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建国初期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比较拥挤,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改革开放以后服饰:服装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到 1987 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住房: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巧学助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大趋势”:从封闭守旧逐渐文明开化。“两个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和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后。“四大内容”:衣、食、住、行。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1.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时间成就铁路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20 世纪 90 年代铁路营运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创新方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