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综合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的关键环节,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与要求,我校设计 暑假 8 周+生产实习 3 周+毕业实习 4”周 合为一体共 15 周的专业综合实习,通过 4 年的实践探究表明,该实习模式有效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学生在长时间实习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大,是实习改革深化的重大阻碍。针对实习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安全教育、购买实习保险、动态安全监控等方面进行预防和保障,并呼吁政府出台有关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降低学生实习过程中高校承担的风险,让企业、学生、高校解除实习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随着素养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新的培育目标定位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养专业人才,原来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培育模式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1]。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投资比较大、涉及范围和部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这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革提出了 生产实习 3 周+暑假 8 周+毕业实习 4”周 实习模式,从 2024 年至今连续 4 年进行新实践模式探究[3-5],发现深化开展实践改革最大的阻碍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学校、企业、学生的责权利不清楚,没有切实的政策、法律作为保障,使得三方均无法全身心投入实习过程中。我校针对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探究实行安全预防教育、购买实习保险、制定动态监控模式等措施进行改善,实习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但根本保障在于政府出台相关学生实习的政策,才得以解除企业、高校、学生的后顾之忧。1 实习学生安全隐患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学生主要分布在道路、桥梁、隧道与房建等方向的施工、设计、监理等工作,从事材料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 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80%以上学生均参加到施工环节的实习中。施工环节受自然条件、施工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是人生安全问题较为凸出的环节,隐含着较大的安全风险。1.1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在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具有特别性,是教育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交叉,造成实习学生法律属性不明确。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资格认定主要包涵三个方面[6-7]:1)满足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条件(年满 16 周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