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测试卷(七)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福建漳州三模,28)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A.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B.“”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C.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D.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解析:选D“”“”据材料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到买办别成一业可知,买办在当时经济活动中(对外贸易)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故选D项;材料强调买办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未重点区分各地买办的职业优势,排除A“”项;据材料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得不“”出买办地位高于四民,排除B“”“项;据材料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可知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被动的,排除C项。2.(2019届河北唐山三模,28)“”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绪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解析:选B“‘根据材料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鼓舞了民间设厂的信心,故选B项;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排除A项;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主要工业基本都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排除D项。3.(2019届菏泽高三模拟)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中日甲午战争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中日甲午战争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解析:选C洋务运动经历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而宣告破产,而清末新政始于1901年,故排除A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而自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后创办的厂矿数以及资本总额比战前增长非常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厂矿的建“”立是民间实业救国的体现,故C项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高涨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材料内容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4.(2019届福建三明二模,29)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并在开展法“”“”“”制教育和翻译国外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据此可知洋务派()A.“”突破了中学为体的束缚B.阶级属性发生改变C.以培养近代法制人才为根本目的D.促进法制教育的近代转型解析:选D“”“”由材料得知,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归国后,不但成为了法律人才,而且“”“”还在洋务学堂里传授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教育等可知,这促进了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故选D“”项;洋务运动的措施没有突破中学为体的束缚,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没有改变阶级属性,排除B项;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项。5.(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28)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反映出()A.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更加多元B.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D.社会观念对历史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