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县委专题调研成果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7 月中旬至 8 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建了由教科文卫委、社会建设委、研究室及部分人大代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三大重点领域,开展了为期 20 天的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 12 个乡镇(街道)、37 个村(社区)、15 家企业及 6 个重点民生项目现场,召开座谈会 21 场,发放调查问卷 1200 余份,访谈基层干部、群众、企业负责人等480 余人次,收集问题建议 173 条。今天,借这个机会,结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与总体感受这次调研,既是对县委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回头看”,也是对全县发展瓶颈问题的“把脉问诊”,更是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实践检验”。调研中,我们坚持“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的重要论述贯穿始终,确保调研方向不偏、焦点不散;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带着“群众急难愁盼是什么”“政策落实堵点在哪里”“发展动能怎么强”三个问题下沉一线,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三是突出群众路线,主动“蹲田埂、坐炕头、进车间”,用方言土话和群众拉家常,让调研更有“泥土味”“烟火气”。 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基层干部的“精气神”更足了。在 XX 镇 XX 村,村支书老张拉着我们的手说:“现在县里推行‘乡呼县应’机制,村里修灌溉渠的资金 3 天就批下来了,再也不用‘跑断腿、磨破嘴’。”在 XX 园区,企业负责人小李翻开台账介绍:“税务部门上门开展‘政策找企业’,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今年就帮我们省了 200 多万。”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企业发展从“政策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的跨越。 二是民生实事的“含金量”更高了。在 XX 乡中心小学,新建的食堂里飘着饭菜香,校长告诉我们:“县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升级工程,每生每天补助从 4 元提到 5 元,菜单还根据季节调整,孩子们都说‘比家里吃得还好’。”在 XX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2 岁的王奶奶握着护理员的手说:“这里有日间照料、医疗巡诊,周末还能和孙子视频,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