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风筝天上飞教学目标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谜语导入,设疑激趣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老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老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走进风筝,了解起源老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老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进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欣赏风筝,了解形色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老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细观风筝,了解纹样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学生开展讨论,老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大胆创想,设计草图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师生讨论设计方法,老师示范。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旧知,温故知新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沟通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认识材料,感知体验老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根据草图,制作风筝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