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研究系统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在主动作为中把握基层政府研究工作的定位xx(2011年3月8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全省政府研究系统的学习交流活动,也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沟通的机会,让我这个“妇女节”过得特别有意义。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我结合自己从事8年政府研究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主动作为中把握基层政府研究工作的定位,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于2003年3月从市妇联调到政府研究室任调研科科长。实话说,我刚到政府研究室工作的时候,研究室的地位是不高的。我们尽管与市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但其实只是相当于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内设科室,没有人事权、没有财务权、没有发言权。我们当时的一个副科长,为市长主笔写了3年的稿子,市长还不认识他。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我们现在的政府研究室,由过去无财务权变为财政独立户头,由过去的6个编制增加到9个编制,干部提拔由原来的三年未提1个到一年提拔3个;与乡镇、部门的沟通由过去的较少变为很密切。我们主要是立足于“主动作为,找准定位”,1努力诠释“有为才有位”这五个字。一、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参谋者”。我刚任研究室主任的第一次工作例会上,就将“三做三不做”作为工作要求明确提出来。即“做一个有价值的参谋而不做简单组装文字的工具;做一个潜在的影响者而不做简单的传声筒;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实践者而不做简单的理论照搬者。”要真正做一个有价值的参谋者,首先必须要练就自己对政策的敏感性、前瞻性和预见性。2007年11月25日,十七大刚召开不久,我们在给市长起草的十七大辅导报告中,提炼了“6个首次”,其中有一个“首次”是与大冶的市情关系紧密的,那就是首次将“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十四个字写进报告。我们预测,接下第1页共5页来国家将出台针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含金量很高的相关政策。12月18号,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21号,文件出台后的第3天,我就在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查到了这个文件,然后迅速向市长建议,要求启动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当时的傅继成市长曾经在省发改委工作过,对政策的把握很准确、很敏锐。他对我的建议非常重视,当即给发改局布置了任务,迅速启动了申报前期工作。由于对政策的预测准确、及时,申报工作主动、快捷,2008年3月份,我市被国务院纳入全国12个首批资源枯竭试点市,是XX省唯一一家被纳入首批的县市。目前,2已经得到了国家10亿左右的资金支持。政策研究真正变成了黄金,变成了发展机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二、努力做一个战略性研究的“直接参与者”。按照过去的惯例,基层政府研究室只做一些具体的和基础性研究,涉及到全局的战略性研究不多。而近年来,我们提出,要努力做一个参与生动实践的“项目策划者”和战略研究的“直接参与者”,要将研究工作“项目化”。通过参与全局性研究开拓思路、开阔视野。在大冶发展最快的这几年,政府研究室直接组织参与了《XX县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XX县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XX县区争创百强可行性研究》、《XX县区十二五规划》等12个重点战略研究。其中,《XX县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是在王顺华主任的亲自指导和参与下完成的。全市的12个重点战略研究中,除有两个是与市委研究室共同完成的外,其余的10个都是由政府研究室单独承担的。三、努力做一个与各部门各界联手互动的“合唱者”。做好研究工作,我们特别注重与各部门各界的合作。2008年底,在做大冶争创百强县市的前期调研中,原定的是我带着研究室的人员到中部7个百强县市去考察学习。后来,为了将调研做得更深入、更可行、更科学,我扩大了我们的考察专班,精选了统计、财政、国税、地税、发改、经济、商务等17个部门的主管业务的副局长或科长一起组成了一个大3的考察组。由于集中听取了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第2页共5页在十天内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赴中部7县市考察报告》、《XX县区争创百强可行性分析报告》、《XX县区争创百强行动方案》和《百强指标体系说明》等一整套翔实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