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A股上市公司融资问题探讨——以零售业为例摘要:因国民经济的发展,零售业逐步成为生产消费的主导行业。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潜在问题浮出水面,金融变革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经历。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也会受其影响得到改变。对此,通过比较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可知,资本结构处于不对称性的局面。其具体表现为:天秤倾斜在外源融资这一方,并具有股权融资问题等特点。不健康的资本结构会影响行业的综合实力,为此探究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的任务就成了重中之重。笔者选取了63家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6个变量,分别是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担保价值、偿债能力、营运效率。得出了企业规模和偿债能力是影响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主要因素。当企业规模越大时,企业会偏好于债券融资。而偿债能力越强,则会使得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在优化外部环境和提升自身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零售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偏好1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Modigliani和Miller两位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成为了融资结构理论的先驱者。此后,经济学者们以此为基础不断的进行辩证与引申,提出了大量关于资本融资结构的创新理论。现有的融资结构理论,都只能处于限定的环境下,去实现它理想化的设想。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去解释所有公司的融资行为,将之总结为一个普遍的融资结构。所以说,融资结构仍是没有被突破的一个谜。90年代初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形成,至如今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时至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然而与国外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多数学者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我国的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时,多数偏向于股权融资。这结果令很多人质疑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问题是否足够优化。企业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而不良的资本结构同样会扭曲资本市场这个大环境。因此,对于公司融资问题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应该从实际数据出发,去探求企业资本结构如何才能处于一个最优化。1.1.2研究意义1.1.2.1理论意义当前很少有学者在进行融资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分门别类的,有选择的,对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分行业对融资结构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将使得结论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使得零售业对于融资结构的选择能够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选择,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积极意义。1.1.2.2实践意义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零售业的领军人物,规范其融资行为,优化其融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其融资问题进行研究使得公司能在资本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得到最优的融资,从而达到公司持续获利的目的,这将对于零售业所有公司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也具有给企业的营运目标指引了方向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文献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Modigliani和Miller两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企业理财和投资理论》,其中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对称,继而研究出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最终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此举标同时也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该理论提出:在理想的市场环境中,剔除企业所得税,研究发现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存在相关性。①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MM理论的假设存在着不足。所以在Modigliani和Miller(1963)对上述理论进行了相关修正。基于原来的理论上,加入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由于负债是税前抵扣项目,而股利则参与纳税项目,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使用债券融资①①ModiglianiF,MillerMH.TheCostofCapital,CorporationFinanceandtheTheoryof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8(48):261-297.就具有避税效果,所得出的结论企业的最佳融资结构应该是完全的债务融资,使得企业价值达到最大。①显然,这是与现实相悖的。权衡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Scott(1976)、Mayers(1984)等人为代表。其主要的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