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十四)原子结构原子核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9·广东东莞质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波动性B.电子的发现说明电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D[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内部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不能说明电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贝可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故C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故D正确.]2.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A.N+He→O+HB.U→Th+HeC.H+H→He+nD.Th→Pa+eB[A项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项属于α衰变,C项属于聚变反应,D项属于β衰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过程质量守恒B.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吸收能量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B[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都向外界放出核能,故A错误;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核子的总结合能减小,一定要吸收能量才能完成,故B正确;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没有意义,故C错误;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时形成的,故D错误.]4.(2019·江西鹰潭联考)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量子数n=2的激发态时,向外辐射频率为ν0的光子,该光子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可以向外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时,若ν增大,则此金属的逸出功增大C.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时,若光强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D.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0D[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外辐射的光子频率种数为C=3,故A错误;金属外层电子克服原子核的束缚,从材料表面逸出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金属的逸出功.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故B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hν-W,与光强无关,故C错误;频率为ν0的光子,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hν0=W,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2hν0-W=hν0,故D正确.]5.(2018·广东佛山二模)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B.图乙中若改用绿光照射,验电器金属箔一定不会张开C.图丙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图丁原子核C、B结合成A时会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C[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A项错误.紫外线照射金属板时能产生光电效应,换用绿光照射金属板可能会产生光电效应,验电器金属箔可能会张开,故B项错误.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种数为C=6,故C项正确.原子核C、B结合成A时,核子平均质量增大,质量增大,要吸收能量,故D项错误.]6.(2019·河北衡水模拟)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是H+n→H+γ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3-m2-m1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D.γ光子的波长λ=D[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该核反应方程为:H+n→H+γ,故A项错误;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辐射的光子能量ΔE=Δmc2=(m1+m2-m3)c2,故B、C项错误;根据ΔE=h得,波长λ===,故D项正确.]7.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轨迹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