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的力量》演讲稿集体志向的力量——《哈佛商业评论》近期的严重经济衰退令许多公司蒙受重创。然而,有些公司在熬过困境之后,反而比以前更强大了。即便在人们料想损失最重的行业里,也不乏赢家。比如,在酒店、化妆品等奢侈品行业,以及其他一些行业,均有少数公司不仅挺过了这场风暴,而且找到了新的使命感。它们是如何做到出类拔萃的。我们来看看四季酒店(fourseasons)的例子。2008年,全球经济濒临衰退,四季酒店也恰逢一个令人不安的过渡期:深孚众望的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伊萨多·夏普(isadoresharp)准备卸下日常职责,更多地以顾问身份来指导工作;coo凯蒂·泰勒(katietaylor)将成为公司首任ceo。当时,整个酒店业步履维艰,高端酒店的日子更是不好过,度假游客纷纷取消行程,商务旅客则选择更便宜的住处。四季酒店的房价始终维持在原有水平,但入住率在下降,公司只好裁减了总部的工作人员。值此危难之际,夏普的退居二线更加让人忧心忡忡。然而,在他的从旁指导之下,泰勒和她的团队不仅让公司回到正轨,更蓄势强劲,有望重新夺得业界的领军地位。如今,四季酒店的订房率已较2008年大幅上升,员工敬业度也高于以往任何时候。另一个例子是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bank)。当同业们只能依靠紧急援助苦苦支撑、商誉遭受沉重打击,或者干脆关门大吉的时候,渣打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此外还有全球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sephora)。这家十年前几近破产的公司,如今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平均每个星期都有两家新的门店开张。过去三年间,我们对不同行业中表现超常的一些公司进行了研究。我们调查了全球45家公司,采访了数十位ceo、高级主管和中层经理人,并组织了专题研讨会,最后勾勒出了这些公司赖以成功的共同模型。这一成功模型我们称之为“集体志向”第1页共9页(collectiveambition),它体现了公司领导者和员工如何思考存在的理由,希望实现什么目标,如何同心戮力达成这个目标,以及公司的品牌承诺如何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这些公司不是追求利润之类的单一目标,而是团结全体员工,塑造集体志向。这一志向不仅超越个人目标,同时考虑了实现并维持卓越经营的一些关键要素。本文将阐述这些关键要素及其重要意义,其中,公司使命尤为重要。在我们所研究的公司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司如何通过专注于两个方面来实现集体志向:一是凝聚力(glue),即协作参与;二是润滑力(grease),即严格规范的执行。我们希望它们的经历可以激励更多的公司效仿借鉴。集体志向的七大要素第一个提出集体志向这个概念的并不是我们。几十年来,研究组织方面的学者们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一家公司既能持续赢利,又能让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同心同德。然而,许多公司在解决员工敬业度这个问题时,要么只采取一次性的措施,要么把敬业度定义得很狭窄(如员工觉得自己对工作投入的程度)。它们没有给员工讲述一个有关公司未来的美好故事,也没有建立协作流程,用于打造实现公司未来所需的能力。那么,公司的集体志向包含哪些要素呢。我们总结的要素中,一部分来自以前的研究,一部分源自我们最新的研究。公司必须将以下七大要素密切融合在一起。使命。公司存在的理由。愿景。公司在合理的期限内渴望达到的地位或状态。总体和阶段性目标。在追求愿景过程中用来衡量进展情况的指标。战略与运营重点。追求愿景过程中的行动取舍。品牌承诺。公司就自己提供的体验向利益相关者(客户、社区、投资人、员工、监管机构、合作伙伴等)做出的承诺。核心价值观。公司在顺境和逆境中都会恪守的指导原则。领导行为。在实施公司愿景与战略重点,努力信守品牌承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公司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日常第2页共9页言行。这些要素清晰明确,可以帮助领导者发现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例如,他们可能发现,尽管社区影响力这个概念让领导者深受鼓舞,但他们的奖金是与营收增长挂钩的。这种相互错位很难激励领导者在行动上符合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副栏“七大要素的实践应用”描述了一家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如何界定这些要素)我们用一系列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