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DM到PLM十年回顾与展望(一)国外篇编者按:在《从PDM到PLM十年回顾与展望CAD篇》中,e-works回顾了CAD的发展历史。之所以先回顾CAD的发展历史,是因为PDM的发展与CAD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CAD的大量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了与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才使得PDM技术得以应用发展。下面,e-works将带您回顾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发展历史。1第一个十年:CAD的文档管理模块上世纪70年代,CAD尤其是三维CAD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80年代,包括洛克希德马丁、GE、波音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广泛应用了CAD系统。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非常复杂,技术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各地,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产品数据特别是CAD数据,成为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由此,各个大企业支持的CAD/CAM厂商开始通过在自己的CAD系统中增加文件管理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I-DEASDatamanagement模块和CATIA中的collaborativeproductdevelopment模块一直保留到现在。还有一些厂商在自己的CAD上开发了一些小插件,来满足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比如PTC的PRO/INTERLINK。严格来说,这个时代还没有产品数据管理的概念,各个厂商在各自的CAD上开发的数据管理模块,只是为了解决集中存储和快速查询的问题只能管理单一的CAD数据,既无法实现开发流程的管理更无法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流。但是这个功能,一定程度的缓解了这些大型企业对产品数据管理的强烈需求。2第二个十年:PDM高速发展2.190年代上半叶:百花齐放上世纪80、90年代,各个PLM厂商主要为几个大型的企业提供服务。随着企业信息化理念及技术的进步,CAD的数据管理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PLM供应商们开始着手开发独立与CAD之外的,具有品数据的管理能力、对产品结构与配置的管理、对电子数据的发布和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分类管理与查询等功能的PDM系统。在这个期间,具有现代意义的PDM系统已经形成,比较典型的有IBM的ProductManager,HP的WorkManager,UGS(现SIEMENSPLMSoftware)的IMAN,SDRC的Metaphase,CV的Optegra、Workgroup以及Technology的CMS、EDAS的MatraDatavision、Baan的iBaanPDM、think3的thinkteam等。在90年代上半叶,很多软件公司都看到了PDM行业的发展潜力,各种类型的PDM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来,并与一些老牌的CAD供应商争夺市场份额。与UGS、SDRC关注传统的汽车、航空等这些传统制造业不同,这些公司往往只开发销售某个特定行业的PDM产品。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MatrixOne和Agile。这两个软件是专门为电子制造业设计供应链标准模式的PLM(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厂商。在很短的时间内,MatrixOne和Agile就拥有了飞利浦、西门子、ABB这样重量级的客户。还有一些中小的PDM产品也在飞速发展,比如Smarteam。1995年,以色列成立了一家名为SmartSolutions公司,开发出一种针对快速成长型的离散制造企业的PDM产品——Smarteam。由于当时大多数PDM产品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部署周期一般需要2~3年,因此宣称能够在6个月内部署实施完成的Smarteam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PDM开始分为两大流派:以UGS和SDRC、CV为首的,与自己的CAD紧密集成的PDM产品和以IBM、HP、MatrixOne、Aglie、Smarteam为代表的独立开发的PDM产品。PDM需要不需要与CAD尤其是三维CAD紧密集成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不过,也就是在1990年,CAD领域的巨头——Autodesk做出来一个战略性的决策:成立多媒体部,推出了第一个动画工作――3DStudioMax软件。从此,Autodesk这个CAD领域的巨头,开始走上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2006年,Autodesk收购了Alias和它的Maya,以年收入15.232亿美元位列全球软件公司500强第39位。而此时,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处于第33位的Adobe。这个阶段的PDM可谓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2.290年代中叶:SDRC和Metaphase的辉煌如果非要给这些PDM供应商排一个座次,SDRC和它的Metaphase应该上世纪90年代PDM产业中当之无愧的王者。而将SDRC和它的Metaphase推向这个宝座的,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93年,福特汽车公司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福特2000年”长远发展规划,决定彻底改造自己的计算机应用状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