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与夜市改建工作方案为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改变全市农贸市场和夜市购物、就餐环境脏乱差状况,把市委、市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承诺的实事办实办好,促进农贸市场和夜市发展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学习借鉴省内外农贸市场和夜市升级改造的成功做法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古城饮食文化、保障人民群众菜蓝子安全、丰富市民和中外游客夜间生活为目标,全面升级我市农贸市场及夜市硬件设施,改善居民购物环境,解决农贸市场及夜市占道经营和脏乱差问题,建立卫生安全的食品流通新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新形象。二、组织领导农贸市场和夜市升级改造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市农贸市场和夜市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炳伟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区政府及有关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发展局,兼任办公室主任。三、首批改造范围及时间2010年列入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4个,即包公湖农贸大市场、胜利街农贸市场、梁苑农贸市场、宋都农贸市场,共有固定房屋770余间,占地面积17220平方米,经营户约1620余户,分布在XX县区、金明区和XX县区(其余列入明后两年改造计划,见附件2)。2010年列入升级改造的夜市2个,即夜市、夜市。共有经营户127户,其中夜市91户,夜市36户(其余列入明后两年改造计划,见附件2)。根据2010年全市节会活动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列入今年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和夜市,需按既定标准于2010年9月底前改造完毕。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目标、原则、标准、所需资金及补贴办法(一)目标第1页共6页通过升级改造,基本解决XX县区内农贸市场“散、乱、小”、“脏、乱、差”和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基础设施差等突出问题,建立起以农贸市场为主体,连锁超市为补充,多业态并存,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商品流通新体系,并积极创建条件,逐步实现室内全封闭经营,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二)原则一是先易后难,选择中心XX县区受益面广、基础条件好的农贸市场先行起步;二是对市容市貌影响较大;三是具有代表性。经营种类齐全,覆盖人民群众菜篮子的方方面面,受益面广;四是产权单一或相对较少,便于协调,保证顺利推进;五是保证有相对较长的培育发展期,改造后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标准1.市场内布局按商品种类分区。鲜、活、生、熟、干、湿商品严格分区,水产品与其它食品加工、经营区间距不小于5米,熟食、卤、豆酱制品与鲜活禽畜、水产品及卫生间、垃圾箱间距不小于10米;活禽类区要按照存放、宰杀、销售分离原则,熟食及半成品应配防尘、防蝇、防蛀、防蟑螂设施及洗手、消毒设备;粮油、干货、调味品应设置独立门面和货架,商品堆放应高于地面10公分。2.市场内摊档柜台摆放整齐划一,台面用不锈钢或磁砖制作,柜台高度为80公分左右,柜台结合部应留出设置电子称及悬挂证件、号牌位置。3.市场内招牌使用统一材质、色彩、尺寸和字体。4.农贸市场应根据面积大小和周边环境设置出入口,出入口最低不得少于2个,且宽度不小于4米,市场内地面应坚固、平整、防滑、耐腐蚀、易清洁。5.市场内应配备合理上、下水设施及符合消防要求的照明用电,管线采用暗敷或桥架,所有线路必须穿管敷设,水产摊位应安装防水电源开关插座,市场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6.市场须设置不小于10平方米的农产品检测站,按国家统第2页共6页一要求,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并有明显标志,悬挂检测程序并定时公布检测结果。7.市场内设有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监控、电子显示屏、公平秤,建立健全治安、消防卫生等制度。8.市场内应设卫生间、宣传栏、垃圾箱或垃圾临时存放点,做到日产日清。(四)所需资金及补贴办法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所需资金市场公共基础设施部分由市政府全额投资;市场内自身升级改造部分,按照市政府与市场开办单位6:4的比例进行投入,市政府具体补贴办法及标准由市财政局、市市场发展局结合我市实际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