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QD0B08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计划总课时:108实践学时:18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各种机械、机床、工具、仪器和仪表等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设备的一门工程技术,也是一门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的综合技术。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轻过程、重结论、精内容、宽适应”为指导思想。2.树立“以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教学理念。3.告诫学生切勿如“机械”的另一含义:“拘泥死板的方式,没有变化”,强调要灵活运用。4.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强调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勇于和善于实践。5.注意吸纳随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树立“与科技发展俱进”的思想。6.强调现场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与就业平稳接轨的能力。7.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8.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9.注意与相关专业技术、实训、实习“接口”。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总目标: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目标的四个方面: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工艺装备(夹具)。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械装配工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现代制造技术。第二部分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学习并掌握关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理念、方法和必需的技能,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制造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价值,启迪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自学能力,给学生以就业与发展之阶。(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了解轴类、套类及箱体类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制造技术。(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通过对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和阐述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素质目标:1.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情、机械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感悟机械制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它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对所学课程与专业的热爱,并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3.加深对静止和变化、矛盾和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螺旋式上升等辩证关系的理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感悟机械制造技术在众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其科学价值、应用价值。5.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6.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科技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标准一、必讲专题主题1: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约1学时)1.说出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掌握工序、工步与走刀、安装与工位的概念,区别其不同点。2.掌握生产纲领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