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心电图知识长岭县人民医院胡国海写在课前的话: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监护、危重病人的抢救,无论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还是急诊科无不使用心电图。心电图是临床医师所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学习心电图知识对提高心血管病诊治技术也尤为重要。一、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常规心电图目前仍是临床上常用的、快速的、无创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之一.对诊断各种心率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缺血、房室肥大、某些电解质紊乱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ASD)都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胸痛、心悸、昏厥、休克、不易解释的某些部位的疼痛、判断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和较弱无力等都有不同的诊断价值。但常规心电图也有其应用局限:首先它不能反映心脏的储备功能,也不能为临床提供病源诊断,如病人有严重的甚至休克,而心电图可能正常或所记录的心电图与发病前表现一样。相反,当心电图出现束支传导阻滞、T波倒置、心室肥厚等图形,而临床上并无心功能减退的迹象。因此,心电图记录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心脏储备功能。还有绝大多2数心电图形只是反映心脏病变的某一具体现象,而不能说明病变的原因。如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只能帮助我们发现病人有左心室肥厚病变的存在。但引起的原因不能从心电图上找到解答。另外一些局限性表现在,有一些心脏病包括严重心脏病心电图可无表现,因此心电图正常决不能排除心脏病。约有20%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可正常或不典型;约有50%左右的陈旧型心肌梗塞心电图上不遗留坏死性Q波;还有约60%的冠心病患者休息时心电图正常;有明显的左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可无表现。此外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有时常规心电图很难捕捉。所以临床医生不仅应掌握心电图的应用范围,更应了解其诊断限度。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作用。心电图只是一种协助诊断工具,因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变化,而不同的疾病可有相似的心电图表现。因此发现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才能正确判断其临床意义。孤立地依靠心电图只能得到一些片面的认识,甚至造成误诊。二、电极与导联3将电极置于体表任何两点,再用导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相连,就可构成电路,次种连接方式和装置成为导联。临床对电极安放部位及连接方式作了,作了统一规定,以前的心电图工作者早已为我们固定了额平面及横面上的这些轴线。如EINTHOVEN这位学者在1905~1906年,便确定了额平面上的三条轴线,因一直延用至今,便称之为“标准导联”的Ⅰ、Ⅱ、Ⅲ,30~40年代,又有人创建了单极导联,又在此面上增加了三条轴线,综合起来,便是目前的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F、avL这六个导联轴。也就是说我们在心电图学上经常描记的六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就是额平面心电向量环在这六个轴线上的垂直投影而来。同样,在横面上又制定了六个轴线,即V1~V6导联。1、肢体导联各导联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Einthoven的设想,三个标准导联轴在额平面上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正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尽管上述假说与事实有出入,但为临床心电图学所接受,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三轴系统。导联轴正负极所在方位取决于电极正负极所在部位。Ⅱ、Ⅲ、avF导联的正极均在下肢,而其负极则位于六轴系统上方;Ⅰ、avL导联正极均位于左上肢,4故其正极位于六轴系统左上方,负极位于右下方。avR导联正极位于右上方,负极位于左下方。明确了各肢体导联轴的方向及正负性后,应用向量环投影的概念,便不难理解额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的投影将产生什么样的波形。为了便于表明着6个导联轴之间的关系,将6个导联轴平移至O点,构成一个所谓的“六轴系统”,顺钟向侧的角度为正,逆钟向的角度为负。此对测定心电图的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2、胸导联各导联之间的相互关系胸导联反映横面或水平面心电向量的变化,牢记各导联的方位及正负极方向,对了解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形成和病理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十分重要。胸导联不象肢体导联那样分布规律,胸导联心电图相当于横面心电向量在相应导联轴上的投影。肢体导联心电图相当于额面心电向量图在相应导联轴上的投影。导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