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营销案例【篇一:图书营销案例】中国畅销书的营销案例,构成了改革开放30年书业营销最生动的注脚。成气候的书业营销,开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书业营销的风云事件、经典案例,更多集中于近15-20年的时间里。我们侧重于从在当时具有“引领性”、“独创性”的营销个案中选取经典案例,试图还原书业营销的鲜活历史。虽然很多当时前瞻性、轰动性的营销方式,在现在已经成为平常手段,但透视这些畅销图书营销案例,仍然会给当下的书业人以思考和回味。《时间简史》:用媒体放大“传奇”的力量1992年,当《时间简史》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时候,首印数只有3000册。而且此前出版社有点拿不准,为了印不印、印多少,开了很多次会。但是,该书编辑通过媒体有意识放大了该书作者及其思想的“传奇”力量,让这本书在出版三年后开始畅销起来。该书出版后,立即遇到了发行上的难题。许多书店认为这套书太高深,没有兴趣订货。编辑李永平开始主动策划:作者知名度低、内容过于艰深,是该书的弊端。然而,该书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个传奇励志的故事:霍金肢体运动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只能斜躺在电动轮椅上,靠语言合成器写作,而且作者的优美文笔,使得该书具备了一种审美的力量,让该书成为人文气氛和理性精神交相呼应的特别文本,而不仅仅是本专业书。湖南科技出版社不断通过媒体,将这本书作者的传奇故事进行发布,该书开始在读者中“慢热起来”,不断开始有书店陆续添货,慢慢畅销起来。至于后来出版方邀请霍金来中国演讲而举办推广活动,那已经是该书热销之后的“锦上添花”行为了,出版方认为畅销的关键还是在于最初的“媒体放大”的慢热阶段。“布老虎”丛书:最好的营销是品牌就如同饮料界的可口可乐,在文学图书中,据有关机构对“布老虎”系列产品的知识产权、商标价值等多个指标的评价,该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达人民币1.2亿元,成为出版业少见的“金字招牌”。1993年,国内出现了一个以醒目的虎头图案为标志的文学畅销书品牌——布老虎。明确的识别标志和以都市爱情故事为特色的内容大大方便了读者选择,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布老虎”系列,逐渐成为国内文学图书出版的知名品牌。从1998年开始,“布老虎”开始进行品牌扩张,“小布老虎丛书”、“布老虎丛书随笔系列”、《布老虎中篇小说》、“布老虎散文”、“布老虎青春文学”和“小布头丛书”等相继问世,针对不同的细分读者形成特色,其中,长篇小说针对广大成年读者,散文偏重男性读者,中篇小说以细腻的情感吸引女性读者,随笔的读者为喜欢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而“小布虎”和“小布头”则针对学龄儿童和低幼儿童,青春文学则针对青少年群体。《未来之路》:“高额预付”抢市场1995年,微软缔造者比尔盖茨撰写了一本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书——《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当时堪称“天价”的5万美金定金,抢得该书中文版的版权,当年就发行了40万册。早在1994年第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北京大学出版社得知比尔盖茨创作此书的打算后,便敏锐地意识到,该书将具有很强的技术前瞻性,因其涉及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将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北大社立即着手同美国微软公司联系。1996年,《未来之路》中文版由北大出版社引进出版。北大出版社打破当时的出书后再付稿费的惯例,采用“国际化的版税预付”,以总码洋的10%作版税并预付5万美元订金购得《未来之路》中文简体字本的翻译出版及其在大陆的发行权。借助微软的影响力,该书旋风般地畅销于京、津、沪、穗等全国大中城市,连续多次印刷,当年就发行了40万册。而这次版权引进本身也成了经典。《学习的革命》:引发营销革命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引进推出了《学习的革命》,试图提供新锐的学习方法和观念,但初入市场并没有遭遇“激情”。但在1998年,科利华集团宣布滚动一个亿资金推广《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使这本黄皮书“一不留神”成了超级畅销书。1998年12月8日,科利华公司投放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时段播出谢晋向国人推荐《学习的革命》的广告: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孩子的一生。后来,该广告又挤进了香港凤凰卫视几个收视率极高的节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