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方案为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推动我市农村市场化进程,根据XX省工商局《关于实施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的指导意见》(工商市〔〕45号)和《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工商局关于贯彻落实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发〔〕70号)精神,现就我市贯彻落实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指导思想。按照“畅通准入、做大总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助弱扶强、增强能量”的思路,以实施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为载体,积极促进农村市场主体做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更好地服务枣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目标:用三年时间,使全市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七有”。即: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农产品注册商标、有订单农业项目、有食品安全示范店、有农村消费维权站、有农产品经纪人、有农资规范经营店。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目标实现(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民或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结合本辖区产业优势,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市场主体发展;二是坚持送法上门,以经济户口管理责任区为平台,工商部门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印成宣传册,利用巡查之机,送法上门,上门讲解,面对面、一对一地宣传,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实施;三是全力做好登记注册工作。提高登记工作效率,对合作社的设立、变更、注销实行“一审一核”制度。对手续齐全的当场核发营业执照,不能当场核发营业执照的,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核发营业执照。登记信息和表格上网公开,方便申请人可以从网上获取登记信息、下载登记表格、申报登记材料,实施网上办理。四是对合作社有特殊需要的,实行点名预约、延时服务、送照上门等制度,提供高效快捷服务。五是组织聘请相关专家,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知识,针对相关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第1页共7页指导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合作社章程规定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增强其发展后劲。六是对辖区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要确定联络员,了解合作社发展情况和需要,从市场准入、内部制度、法律宣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二)有农产品注册商标。一是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品牌兴业,商标富农”意识。利用面向广大农民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采取走村、入户面对面发放企业注册商标指南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户、涉农企业的商标意识,实现“一村一品”。二是实行分类指导,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申请、运用和培育“农”字号商标。深入协会、企业、农户开展农产品商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涉农商标的使用和保护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农产品商标申请、运用和培育联系点。将实施“商标富农”战略与“商标三兴工程”(商标兴市、商标兴企、商标兴农)相结合,推行“三书一卡”(注册商标法律告知书、注册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注册商标建议书;商标跟踪服务联系卡)商标注册提示制度。对申请、运用和培育“农”字号商标的农村市场主体进行全程服务。三是充分发掘优势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集体商标。按照“商标三兴工程”要求,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确定地理标志商标发展联系点,加强服务与指导,重点培育“枣阳黄牛”、“枣阳汉光”水果、“枣平”大米、“枣阳七方”西瓜等农产品商标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和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四是大力培育高知名度“涉农”商标。按照“商标三兴工程”的要求建立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发展联系点,重点培育“久哥”、“德林”、“洋荡”、“田奥”、“金华”“汉光”等农产品商标,争创驰名商标和XX省著名商标工作。(三)有订单农业项目。一是落实订单合同帮扶人员、机构。建立合同指导服务站,做到“三到位一规范”,全面履行“合同四进农村”(合同宣传培训进农村、合同咨询调解进农村、合同指导服务进农村、合同打诈维权进农村)的四项职责,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合同指导服务点。二是加大订单合第2页共7页同引导力度。每年开展1-2次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