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熙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主要成效及“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及措施晋熙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主要成效及“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及措施“十二五”规划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总结过去,筹划未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中央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围绕努力打造“工业晋熙”、“活力晋熙”、“和谐晋熙”、“窗口晋熙”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预期目标,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按同比口径计算,比2005年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超过十一五期间的总投资。完成财政收入4792万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多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年增长。预计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亿元,财政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1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调整结构中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以调整结构为抓手,大力发展蔬菜、茶业、蚕桑种植;肉鸡、生猪养殖,全镇现有蔬菜种植面积9615亩,规模以上生猪、肉鸡、牛养殖大户280户,优质茶园500亩,园桑2300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农民综合素质日益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整体加强,村容村貌不断改观,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第1页共9页工业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彰现新活力。全镇现有非公有制企业13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4.9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5000余人。企业改制工作进入尾声,全镇已完成9家老企业改制工作,处置变观企业资产3680万元,安置职工747人,交纳养老保险金1483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总额比量增大,社会服务业不断发展,旅游业方新未艾,将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二、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46:28:26调整为30.7:30.9:38.4,各产业内部比例关系逐趋于合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茶业、蚕桑、油茶、蔬菜等种植,走多经发展道路模式,稳步推进高效优质农业示范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继续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保2护农民切身利益。组织实施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风险抵抗能力,切实减少农民损失。工业经济开始转型,企业改制工作全面进行,通过资产的处置,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盘活资产,促进企业轻装上阵,逐步向公司制迈进。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园区效益日益彰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餐饮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为县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区建设步伐加快。立足县城,服务县城,发展自我。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城建设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下,扎实苦干,锐意探索,完成征地4000多亩,拆迁房屋3.6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了晋湖路、高坦南路、龙山路、天华路等县县城主干道及五星级宾馆、110指挥中心、邮政物流中心、县计生服务站大楼、检察院大楼、民政福利院、廉租房工程、长河二桥、四面尖道路、五千年文博园、新城中学、污水处理厂、花亭湖水库除险加固、花亭湖纯净水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第2页共9页和环境协调工作。为县城建设的发展储备了用地,同时也妥善化解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遗留问题。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全镇在交通、水利、电力、扶贫、移民、科技、卫生文化等项目128个,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电改全面完成,汪洋、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36000余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全面通过验收,受益人口达10000余人。阳冲、观音、晋阳三个村新农村建设...